2024年5月2日  
最新文章
专题活动
康乐园
学校要闻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校要闻
[江阴好人]任元林:做中国慈善船王
发布时间:2014/8/6 16:24:24

[江阴好人]任元林:做中国慈善船王

   任元林,男,中共党员,江苏扬子江船业集团董事长。

  2012年6月16日,由任元林捐赠并发起的江苏元林慈善基金会成立。任元林将持有新加坡上市公司扬子江船业集团的10亿股(现市值约60亿左右)的每年分红作为资金主源,2011年首次分红为2.7亿元,日后分红也全部拨入慈善基金。基金会成立后,首先在江阴、靖江两市资助建立两所示范性老年大学,然后分别在无锡、泰州、泰兴、太仓等地资助建立老年大学。待运作成熟后,向省内外其它地区推广。基金会还将积极探索参与老年慢性病管理和康复等慈善事业,争取5年投入10亿元建立8至10所老年大学、1至两个老年康复中心。元林基金会,也是目前中国60岁以下新一代企业家为慈善事业捐出的最高金额慈善基金会。而最近几年,任元林在慈善事业上的个人付出已经超过5000万元。

  任元林在发展扬子江船业有限公司事业的同时,不忘回报社会,这种善举和大爱充分体现了热爱家乡的赤子之心和富裕不忘社会的崇高境界,为推动慈善事业蓬勃发展树立了典范。

  “没有改革开放,我可能一辈子做木工”

  “我小时候家里非常贫穷,1972年高中毕业后,被分配到我并不喜欢的造船厂当学徒。”任元林说,当时他不仅不喜欢造船,也不喜欢做焊接工,而是想当木工,连结婚时的五斗柜都是自己用木头制作的。

  “如果没有改革开放,我可能会一辈子做木工。”任元林说。三年学徒,任元林比其他工人都勤奋,下班总要比别人晚。很快他就升任车间副主任、主任,30多岁就成为江阴造船厂副厂长,1997年出任厂长。刚当厂长,造船业就遇到亚洲金融危机,以新加坡、东南亚客户为主的江阴造船厂订单一时“蒸发”,企业面临生死存亡。任元林走了三步棋:推动企业改制激发活力,成为中国第一家由国有企业改制成的民营造船企业;舍弃拆船、修船业务,专攻造船;转向欧洲市场争取订单和客户。很快,企业起死回生,欧洲客户的高要求也造就了扬子江船业全国第一的盈利能力。

  2005年,他跨江来到靖江建设新扬子造船,2007年企业在新加坡成功上市,此时正值造船高峰,任元林的财富飙升。在2011年《福布斯》富豪排行榜上,任元林以11亿美元的资产在全球富豪榜上排名第1057位,在中国排名第84位。

  “把钱用来做善事很有意义”

  “100万、1000万,你可能很需要,但3亿元、5亿元,钱多到了一定数字后就只有感觉而已。”任元林坦言,钱多了对自己而言没有用,仅仅是个符号,只会带来压力和负担。

  任元林表示,成立慈善基金会是他酝酿多年的一个梦想。面对财富的快速增长,自己想到的是如何怀着感激之情、感恩之情回馈社会。钱从哪里来的?这些钱怎么用好?用在什么地方?是他长期考虑的问题。这次慈善资金会成立,让三个问题有了一个答案。将这笔钱用于慈善事业,用于老年事业,也会对社会上有钱人起到示范和引导作用。

  在任元林看来,中国的“小”“老”“病”需要社会扶助。小孩子贫困、就学等政府和社会都很重视,患病的群体也可通过医疗保险、福利事业等帮助缓解,唯有老年人问题,迫切需要政府和社会更多的关注。“基金会第一步是老年慈善事业,救灾帮困也会接着做。”任元林表示。

  “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是企业家的责任”

  “用个人财富服务社会大众、用商业智慧提升慈善效果、用企业机制促进基金永续经营。”这是任元林对自己设立的这个慈善基金会的初衷。元林基金会的资金来源,是以他所持有的新家坡上市公司扬子江船业集团的10亿股(市值约100亿左右)每年分红作为主要资金来源,2011年分红为2.7亿元。基金会业务活动主要方向是面向老年事业、人才创新及救灾帮困等其他公益慈善事业,此外基金会还将积极探索参与老年慢性病管理和康复等慈善事业。

  在中国,慈善是悠久的社会传统之一,慈善事业可以为国分忧、为民解愁。但一年拿出2个多亿行善,毕竟不是一笔小数目。对于个人财富的使用,任元林认为,人的一生吃不过斗粮、睡不过八尺,消费过度只会有害健康,留给子孙太多财富只会使他们变懒变奢,形成富不过三代的循环。对待财富,更多的应该是懂得分享。把来之于社会的钱,回馈社会,这是企业家的一种社会责任。

 


COPYRIGHT © 2019 江阴市老年大学(江阴元林老年大学)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江苏省江阴市环城东路1号,邮编:214400 苏ICP备18069524号